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二十一日。

输入历史事件:

二十一日。

公元1755年 六月
二十一日。

马曰琯卒,年六十八。据杭世骏《朝议大夫候补主事加二级马君墓志铭》《道古堂文集》卷四三)。杭世骏《嶰谷马君传》:“君天骨英异,弱不胜衣,而遇事飙发,动中机会,虽毅夫介士不能及。退居一室,如枯僧静衲,夷犹澹远。以奇文秘册为师资,以法书古鼎为食饮,以长松怪石为游处,摆脱爱染,陶冶性灵,非多生有净业者不能到也。北固三山、中吴洞庭林屋之胜,足迹几遍。诗笔淋漓,与樵歌梵唱相应答,望之若神仙中人。一篇甫出,大江南北,朝传夕遍。”(《林屋唱酬录》附录)。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三○:“马曰琯字秋玉,江南江都人。著有《嶰谷集》。维扬,肥腻地也。嶰谷嗜好殊俗,富藏书,有希见者,不惜千金购之。玲珑山馆中四部略备,与天一阁、传是楼诸家若相等也。喜宾客,四方有文行者,每加礼焉。结诗文社,《韩江雅集》诸刻,可续王新城红桥修禊风。嶰谷没,风流渐消歇矣。过其地者,每想见其为人。”录其《冬夜宿南庄》等诗三首。袁枚随园诗话卷三:“马氏玲珑山馆,一时名士如厉太鸿、陈授衣、汪玉枢、闵莲峰诸人,争为诗会,分咏一题,裒然成集。”“至今未三十年,诸诗人零落殆尽;而商人亦无能知风雅者。”晚晴簃诗汇卷七二录其诗五首。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八《马嶰谷词》引陈授衣云:“马嶰谷曰琯,性好交游,四方名士过邗上者,必造庐相访。近结邗江吟社,以倚声与宾朋酬倡,与昔时圭塘玉山相埒。其词清新刻削,能自名一家。”张德瀛词征卷六《二马词》:“马半槎南斋词,马秋玉嶰谷词,平易近人,非精粹之诣。二子与樊榭交谊最笃,酬唱亦最盛,故其词有类于樊榭者。”


据《史记•孟荀列传》,当时百家竞相著书宣传己见。
唐勒、景差本年前后生于楚。
首先,《古文苑》载宋玉《大言赋》云:“楚襄王与唐勒、景差、宋玉游于阳云之台。
其次,扬雄《法言·吾子》载:“或问‘景差、唐勒、宋玉、枚乘之赋也,益乎?’曰:‘必也淫。
第三,《汉书·艺文志》“赋家”类首列“《屈原赋》二十五篇”,紧接着是“《唐勒赋》四篇”。
第四,晋习凿齿《襄阳耆旧传》言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
以上材料及1972年出土于银雀山汉墓《唐勒》一书中《论义御》篇,均言唐勒、景差与宋玉共仕于顷襄王。
关于唐勒的家世,葛洪《西京杂记》卷三云:“楚大夫唐勒产二子,一男一女,男曰贞夫,女曰琼华。
春秋以前各国无统一纪年,战国天文星占家始用天象纪年。
“稷下学宫”(“稷下学术中心”)于本年后大盛。
“稷下”诸子,据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所考有:淳于髡、彭蒙、宋钘、尹文、慎到、接子、田骈、环渊、王斗、荀况、邹衍、邹奭、田巴、鲁仲连。
“稷下”诸子,《史记•孟荀列传》列举邹衍、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之徒。
稷下学者不仅著书立说,而且还进行学术编纂工作,整理各派学说。
《庄子·天道》、《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史记•孟荀列传》对稷下一些著名人物思想主张均有评论。
“稷下”各派论争,内容十分广泛。
《管子》之《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侈靡》等多篇当为稷下学者在本年前后数年间编著。
《管子》史料来源的复杂性,导致其思想内容的多面性。
《管子》由官方和民间所藏、共托名管仲之书汇集而成,非管仲自著。
由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管子》残篇,可证该书大部分应成于先秦。
就具体篇目言,蒙文通曾以为《心术上》、《白心》为慎到、田骈学派作品(见《蒙文通文集》第一卷《古学甄微·杨朱学派考》,巴蜀书社1987年版)。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田法》后面多似《管子·乘马》,有的地方则类似《立政》。
就《牧民》而言,由《管子列传》可知司马迁以为是管仲遗著。
今本《管子》有《形势》而无《山高》。
《管子·乘马》中“乘马”的含义,历来说法不一。
《管子·幼官》的“幼官”,据闻一多、郭沫若考证,应是“玄宫”之误,“玄宫”为明堂图。
对于《管子·轻重》非管仲自撰,已达成共识。
2O世纪以陕西为主的许多地方,发掘了一大批秦墓,其中出土了许多铁器。
《侈靡》司马迁未提及。
《八观》的著作时代,罗根泽《管子探源》以为“西汉文景后政治思想家作”,胡家聪以为其说不可信。
《六韬》编成于本年后。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