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姓氏大全 >

  可检索1.7万个古今姓氏起源
输入关键字:


读音:Huán

桓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谥号为姓氏。齐国国君死 后,谥号为“”,其后人遂以谥号为姓氏。还有一说是宋国 有一位叫卿的国君,死后谥号为“”,其后代也有以其谥号 为姓者。二是源自改姓,北魏有乌丸氏(原为乌桓氏)改为桓 氏。

桓姓早期主要在河南、山东等地活动。汉唐之间主要在江 淮地区发展繁衍,在河南、安徽、江苏形成桓氏世家大族,以 谯郡为郡望。东晋时期谯郡桓氏权倾一时。后来又扩散到山 东、湖南、江西等地。宋代以后,桓氏虽然分布较广,但人数 却一直不多。

桓姓历史人物有桓谭,东汉学者,善属文,著有《新论》, 《汉书·艺文志》有载。桓温,晋朝龙亢人。他把持朝政,权倾 一时,废奕帝立简帝。他曾说过:“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 遗臭万年邪。”曾经阴谋废晋自立,未遂。关于桓姓名人,还 有这样一副对联:“功高夹日,威著避骢。”上联指唐代人桓 彦范,夹日,意为在太阳两旁,比喻辅佐天子。因他曾在唐中 宗时任侍中,敢于直言进谏,封扶阳郡王,出任濠州刺史,后 被权臣武三思陷害致死。下联指东汉人桓典,为顺帝时太傅桓 焉的孙子,能传家学。他曾在灵帝时担任侍御史一职。当时宦 官专权,权势炙手可热,但他从不依附宦官。建安年间官至御 史中丞,封关内侯。

桓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零七位。


【源】①相传黄帝之臣有桓常,审地利。桓氏宜出此(60,62)。②系自姜姓。春秋时齐桓公之后,以谥为氏(6,7,12,17)。③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桓公之孙向魋称桓氏(7,11,12,17)。④北魏时乌丸氏改称桓氏,见《魏书·官氏志》(12,17,70,242)。 【望】谯郡(17,21,60,418)。 【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人】桓跳,春秋时齐大夫(21)。桓贷,北魏太宗时乌桓人,执金吾,见《通鉴》(24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黑龙江之嫩 江县,辽宁之清原,山东之平邑、平度,河北之乐 亭,山西之太原、晋城,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昌等 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 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黄帝臣有桓常, 审地利,桓氏宜出此。” ②郑樵注云: “姜姓,齐桓公 之后,以谥为氏。”③又云: “宋桓公之后向魋亦号桓 氏。” 此亦以祖辈谥号为氏,系出子姓。④又云: “乌 丸氏改为桓氏。” 乌丸,北魏姓氏。似出自鲜卑。⑤ 《中国姓氏大全》 称: “为桓侯氏所改。”⑥郑樵又云: “桓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为姜姓。”

秦代有桓; 汉代有桓荣、 桓虞、 桓宽; 晋代有 桓温,征西大将军。



曲木
曲比
曲江
曲沃
曲莫
曲阜
曲集
曷萨
曷薩
曷薩那
書瑪哩
書發齊
曹丘
曹牟
曹邱
曼丘
曼勘布
曼多
曼殊
曼邱
曼靖
曾佳
曾康
曾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