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晋书·王蕴传》

输入关键字:

《晋书·王蕴传》


晋书
原文
    王蕴,字叔仁,孝武定皇后父,司徒左长史蒙之子也。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性平和,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辈,蕴无所是非。时简文帝为会稽王,辅政,蕴辄连状白之,曰:“某人有地,某人有才。”务存进达,各随其方,故不得者无怨焉。补吴兴太守,甚有德政。属郡荒人饥,辄开仓赡恤。主簿执谏,请先列表上待报,蕴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饥馑,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乎!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于是大振贷之,赖蕴全者十七八焉。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复有惠化,百姓歌之。 
    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朝廷敦劝,终不肯拜,乃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复固让。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于是乃受命,镇于京口。 
    蕴素嗜酒,末年尤甚。及在会稽,略少醒日,然犹以和简为百姓所悦。时王悦来拜墓,蕴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余日方还。蕴问其故,恭曰:“与阿太语,蝉连不得归。”蕴曰:“恐阿太非尔之友。”阿太,悦小字也。后竟乖初好,时以为知人。太元九年卒,年五十五,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三》) 

译文
    王蕴,字叔仁,是孝武定皇后的父亲,司徒左长史王蒙的儿子.起初担任官职佐著作郎,多次升迁官职成为尚书吏部郎.王蕴性格平和,不压制出身低微的人,每次空缺一个官职时,总有十多人相争,王蕴公正处断不偏不倚.当时简文帝为会稽王、主持朝政,王蕴总是接连不断去信报告,说:“某人有名望某人有才干.”他尽可能地推荐人才,并根据性格特点使人尽其才,所以不被任用的人也毫无怨言.他补任吴兴太守时,很有德政.碰上当地闹灾荒贫困的百姓没饭吃,王蕴擅自开仓赈恤.主簿坚决反对,请求先详细上报朝廷.王蕴回答说:“现在百姓嗷嗷待哺,路边已有人饿死,如果等上报朝廷批准后再赈济百姓,怎么能救济快饿死的人呢?擅自开仓赈济的过失,罪责在太守,如果推行仁义而得罪,我没有什么怨恨.”于是大规模开仓赈济饥饿的灾民,大多数人依赖王蕴的救济而存活下来.朝廷以违犯制度免除王蕴的官职,各式人等到朝廷为王蕴伸冤,皇帝特例只将他降职为晋陵太守.到晋陵后他仍旧推行爱民、惠民政策,受到百姓称颂。 
    他的女儿被立为孝武帝的皇后,因为是皇后的父亲,他被升迁为光禄大夫,兼任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为建昌县侯.王蕴认为因为恩泽被赐爵,不是古来的惯例,坚决推辞不接受.朝廷再三督促劝告,王蕴最终还是拒绝,于是朝廷任命他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授予符节,他极力推辞,经谢安劝说他:“您居于皇后父亲的重要地位,不应该看轻自己,来有亏时运,应该依照褚公的旧例,只做到身处贵位并不做什么事,可以暂时担此重任,来缓解做国戚的重压.”于是就接受任命.在京口镇守。 
    王蕴平素喜欢喝酒,晚年尤其厉害,在会稽内史任上时,常终日不醒.但为政和简,为百姓所喜爱.当时王悦来拜谒祖坟,王蕴的儿子王恭前去探望,一向关系很好,于是就留了十几天才返回.王蕴问缘故,王恭说:“和阿太交谈,连续几日不能回来.”王蕴说:“恐怕阿太不是你的朋友.”阿太是王悦的小字.后来最终断绝当初的友好关系,当时的人认为王蕴能了解别人.太元九年去世,年龄五十五岁,追封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晋书·王蕴传》    


管同《余霞阁记》
梅曾亮《钵山余霞阁记》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新五代史·李崧传》
《后汉书·孙程传》
欧阳修《记旧本韩王后》
《明史·朱英传》
苏轼《醉白堂记》
《后汉书·滕抚传》
《后汉书·冯衍传》
袁枚《随园记》
袁枚《秋兰赋》
袁枚《邛州知州杨君笠湖传》
袁枚《江宁典史高君墓志铭》
赵云松《瓯北集》序
袁枚《陶氏义庄碑记》
《女弟素文传》
袁枚《大理寺卿邓公传》
袁枚《重修南捕通判厅壁记》
袁枚《方君柯亭传》
《祭妹文》
袁枚《鲍竹溪先生传》
袁枚《太子太师礼部尚书沈文》
袁枚《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所好轩记》
袁枚《厨者王小余传》
袁枚《答尹似村书》
袁枚《游仙都峰记》
袁枚《江宁两校官传》
《卖蒜老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