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袁枚《陶氏义庄碑记》

输入关键字:

袁枚《陶氏义庄碑记》


袁枚
原文
    古立大宗,以馀财归之,有不足者资之于宗。后世废宗法,遂有一族而异目相视者。然汉之樊重、魏之杨椿,均能散所有济族人数世之穷。第未尝扁表其庄,绰楔而书,盖行其心之所安,而不以为义也。范文正公修其法,号曰“义庄”。公之心,岂以义自居哉?以为仁事也,而义名之,然后使吾子孙知如是则义,悖是则不义,方克踵行勿倦,与吾意相终始。而天下之大,人心之同,必有慕义无穷,而奋乎千百世后者。
    浔阳陶氏之迁于吴也,距文正公六百年矣。族落落大满,不能无窭人①子。征仕郎世魁,闻范氏之风而悦之。其子员外筿,尊父志以继先贤,割沃佘置庄,鸠厥宗支,振廪同食,月会而旬计之。吴之人以为今之陶、昔之范也。
    今夫江、河之大,绵亘万里,而世不能无断港绝潢者,非其本支故也。若夫岷山之旁流,昆仑之馀波,而淤塞就枯焉,人能无憾于江、河乎?惟其能以九里之润,灌溉百川,而江、河乃愈增其大。然则陶氏之以仁为富也,乃其善于持富也。《传》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易》曰:“何以聚人曰财。”聚即收之之谓也。天下人非财不收,而况于本族乎? 
    余与筿之子振声戊午同试京兆,别二十二年,相见吴下。持此颠末,属余为记。余喜故人重逢,遽闻高义,而又私念袁氏族党,零落难收,匪徒力有所让,盖亦自伤其闻之之晚焉。
(选自《袁枚全集》)
注:①窭人:穷苦人。

译文
    古代设立大宗,(族人)把多余的钱财归并到大宗,族人中有钱财不够用的可以向大宗寻求资助。后代废弃宗法制度,于是就有虽是同族却相互敌视的现象。但是汉代的类重、魏朝的杨樁,都能散尽他们全部的钱财来救済同族中数代贫困的人。只是未曾在宗族门户上或在正门两旁树立木桩题字来表彰义行罢了,大概他们只是做了让自己心安的事情,而不把这当作是义行。范仲淹修订家族宗法,称为“义庄”。范仲淹的心思,难道是要用义行来自居吗?他把这当作仁义的事情,并用义行来称呼它,这样以后使我们的子孙能够知道这样做是仁义,违背这就是不仁义,才能够让子孙继承这种做法而不懈息,能与自己的想法始终一致。而信大的天下,人心是一致的,必定会有一直仰慕着义行,在千百世以后还能够尽力践行的人。
    浔阳陶氏宗族迁到吴地,距离范仲淹有六百年了。族人聚集了很多,不可能没有穷苦人家的子弟。征仕郎陶世魁,听说了范仲淹的风范并表示喜欢。他的儿子员外陶篠,尊崇父亲的心愿继承先贤的义行,划出肥沃的国地设置义庄,聚集他们的宗族分支,打开根仓共同食用,每月聚集一次,每十天统计一次。吴地百姓认为现在的陶家就像过去的范家。
    现在长江、黄河浩大,绵廷万里,而世上不可能没有无法通行的水路,这原本不是这些支流的缘故。如果岷山、昆仑的支流,都淤积堵塞接近枯竭,人们对长江、黄河不感到遗憾吗?长江、黃河能用它们九里的润泽,来灌溉百川,那么长江、黄河就越发壮大它们的水流了。这样那么陶氏把仁义作为自己的财富,这是陶氏善于保持财富(的表现)。《礼记・大传》上说:“因为尊敬祖先,所以尊敬自己的宗族;因为尊教自己的宗族,所以聚拢同族人。”《周易》上说:“凭什么聚集人呢?是钱财。”聚就是聚拢的意思。天下人除了钱财其他的就不愿聚拢,更何况是同族人呢?
   我和陶篠的儿子陶振声在成午年一同在京城考试,分别二十二年后,在吴地相见。他从头到尾讲了这件事的经过,嘱托我写一篇记。我为和故人重逢而高兴,忽然听说了他的先人的高尚节义,又私下想到我们袁氏的族人,零落四处,难以聚拢,不只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足,也是哀叹自己听到他的先人的这种义行晚了啊!

袁枚《陶氏义庄碑记》    


韩愈《南山诗》原文阅读
《盘古开天辟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陈与义《登岳阳楼》
《孔孟论学习》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阅读(全集)
宋庠《蚕说》原文及翻文
《公输》语段集锦
曾国藩《谨言箴》
《公输》
《水调歌头·游泳》
《校人烹鱼》
《旧五代史·马全节传》原文及飜译
《旧五代史·皇甫遇传》原文及翻
《陶庵梦忆序》(修正版)
《季氏将伐颛臾》
《晚游六桥待月记》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苦斋记》(修正版)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养生主》
《论修身》
《说勤》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推敲》
《勾践灭吴》
《师说》
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刻舟求剑》教学参考
欧阳修《画眉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