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王安石《勇惠》

输入关键字:

王安石《勇惠》


王安石
原文
    世之论者曰:“惠者轻与,勇者轻死。临财而不訾①,临难而不避者,圣人之所取,而君子之行也。”
    吾曰:不然!惠者重与,勇者重死。临财而不訾,临难而不避者,圣人之所疾,而小人之行也。
    故所谓君子之行者有二焉:其未发也,慎而已矣;其既发也,义而已矣。慎则待义而后决,义则待宜而后动,盖不苟而已矣。《易》曰:“吉凶悔吝生乎动。”言动者贤、不肖之所以分,不可以苟尔。是以君子之动,苟得已则斯静矣。故于义有可以不与不死之道,而必与必死者,虽众人之所谓难能,而君子未必善也;于又有可与可死之道,而不与不死者,虽众人之所谓易出,而君子未必非也。是故尚难而贱②易者,小人之行也;无难无易而惟义之是者,君子之行也。
    《传》曰:“义者,天下之制也。”制行而不以义,虽出乎圣人所不能,亦归于小人而已矣。季路之为人,可谓贤也。而孔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夫孔子之行,惟义之是。而子路过之,是过于义也。为行而过于义,宜乎孔子之无取于其财也。勇过于义,孔子不取,则惠之过于义,亦可知矣。
    孟子曰:“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盖君子之动,必于义无所疑而后发。苟有疑焉,斯无动也。《语》曰:多见阙殆③,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君子之行当慎处于义尔!而世有言孟子者曰:“孟子之文,传之者有所误也。孟子之意当曰:‘无与伤惠,无死伤勇’。”呜乎,盖亦弗思而已矣!
(注)①訾:衡量,计量。②贱:轻视。③阙殆:不做危险的事。

译文
    世人讨论说:“惠者不在意送人东西,勇者不在意死亡。面对财产不去算计,面临危难不知逃避,是圣人选拔的对象,这是君子的行为。”
    我认为不是这样。我的观点是:惠者看重送人东西,勇者看重死亡。面对财产不去算计,面临危难不知逃避,这种人是圣人痛恨的对象,是小人的行为。
    因此所说的君子行为有两方面:在没有做的时候很谨慎,已经做了要坚守道义。谨慎地看它符合道义才行动,符合道义而且时机允许再去做,不能苟且。《易经》上说:“吉凶悔恨都从行动中产生出来”,意思是说,行动者贤能和不肖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苟且行动。因此君子的行为,假如能停止就安静下来。所以在义的方面来讲有可以不送东西不去死的方法,即使有一定送东西一定去死的情况,即使众人认为难能可贵,但君子不一定认为好;在义的方面讲有可以送东西可以去死的方法,却不送东西不去死,即使众人认为容易做,而君子却不一定认为不难。因此推崇困难而轻视容易是小人的行为;不考虑困难还是容易,只是依据道义做事,这是君子的行为。
    《传》说:“义是制约天下的。”制约行为却不按照道义,虽然是圣人也不能做的事,也只能归入小人的行列。子路的为人可以说很贤能了,可孔子说:“仲由喜欢好勇斗狠,在这方面超过我,在才能上却一无所取。”孔子行事只坚守道义,而子路超过了他,是在义的方面超过他,行事超出了义的限度,所以孔子认为他在才德方面一无所取是应该的。勇敢超出道义,孔子认为不值得效仿,那么惠超过道义的时候,也就可想而知了。
    孟子说:“可以给,也可以不给,给了就妨害惠;可以死,也可以不死,死了就妨害勇。”君子的行为一定在道义方面无所疑问才行动,如果还有疑问,就不会行动。《论语》上说:“多观察不做危险的事,谨慎地做其他的事情,就少有后悔”,意思是说君子的行为要谨慎地坚守道义!可世上有解释孟子文意的人说:“孟子的文章,在流传中有了缺误。孟子的意思是说:‘不给与就妨害了惠,不去死就妨害了勇。’”唉,这种人简直就是没有用脑子思考过!

王安石《勇惠》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败面喎口》
《三国志·许褚传》
《诸葛亮传略》
《吴书·黄盖传》
《王粲字仲宣》
《三国志·甘宁传》
《三国志·吴书·吾粲传》
《三国志·全琮传》
《三国志·高柔传》
新唐书《马周传》
新唐书《吕元膺传》
《新唐书·秦琼传》
《新唐书·苏瑰传》
《新唐书·李白传》
《新唐书·王勃传》
《新唐书·褚遂良传》
《新唐书·元德秀传》
《新唐书·王及善》
《新唐书·王及善传》
《李贺作诗》
《新唐书·列传·穆宁传》
《新唐书·马周传》
《新唐书·吴武陵传》
《新唐书·孔颖达传》
《新唐书·徐旷传》
《新唐书·裴谞传》
《新唐书·光颜传》
《新唐书·欧阳询传》
《新唐书·李鄘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