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王安石《内翰沈公墓志铭》

输入关键字:

王安石《内翰沈公墓志铭》


王安石
原文
    公姓沈氏,字文通,世为杭州钱塘人。初以祖荫补郊社斋郎,举进士于廷中为第一,大臣疑已仕者例不得为第一,故以为第二,除大理评事,通判江宁府。
    当是时公年二十人吏少公而公所为卓越已足以动人然世多未知公果可以有为也祀明堂恩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岁满召归,除太常丞、集贤校理。于是校理八年矣,平居闭门,虽执政,非公事不辄见也,故虽执政初亦莫知其为材。居久之,乃始以同修起居注,召试知制诰。及为制诰,遂以文学称天下。金 部君坐免归,求知越州,又移知杭州。锄治奸蠹,所禁无不改,崇奖贤知,得其欢心,两州人皆画像祠之。英宗即位,召还,延见劳问甚悉。居一月,权发遣开封府 事。公初至,开封指以相告曰:“此杭州沈公也。”及摄事,人吏皆屏息。既而以知审官院,遂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公旦昼视事,日中则廷无留人,出谢诸 客,从容笑语。客皆怪公独有馀日,而畿内翕然称治。于是名实暴振发,贤临一时,自天子大臣皆论以为国之器,而闾巷之士奔走谈说,欢呼鼓舞,以不及为恐。
    会母夫人疾病,请东南一州视疾,英宗曰:“学士岂可以去朝廷也?”公虽去开封,然皆以为朝夕且大用矣,而遭母夫人丧以去。英宗闻公去,尤悼惜,时遣使者追赐黄金,而以金部君知苏州。公居丧致哀,寝食如礼,以某年某月得疾杭州之墓次,某日至苏州,而以某日卒,年四十有三。
    公平居不常视书,而文辞敏丽可喜,强记精识,长于议论。世所谓老师宿学无所不读,通于世务者,皆莫能屈也。于善良贫弱,抚恤之尤至。在杭州,待使客多所阔略。而州人之贫无以葬及女子失怙恃而无以嫁者,以公使钱葬嫁之,凡数百人。于其卒,知与不知,皆为之叹惜。
(有删改)

译文
    沈公姓沈,字文通,世代为杭州钱塘人。起初,凭借祖上荫功补任郊社斋郎,考取进士时在朝中为第一名,由于大臣质疑已经做官的人按照惯例不能为第一名,所以让他做了第二名,担任大理评事,江宁府通判。
    当时,沈公二十岁,百姓和官吏们认为沈公年少,但是沈公所作所为卓越,已经足够使人感动,然而,世人大多数不知道沈公真的可以有所作为。因祭祀明堂 得到圣恩,升迁为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年满后,被朝廷召回京城,担任除太常丞、集贤校理。于是,担任了校理八年,平时居住闭门不出,虽然管理政事,但不是处 理公事人们往往见不到他,所以即使执政初期也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人才。过了很长的时间,才开始以同修起居注的身份,奉召负责诏告起草。沈文通等到承命草拟 诏令,就凭借文学才能称誉天下。金部君因罪罢免回家,请求任职越州,后来又任职杭州。惩治奸人,但凡所禁止的没有不改变的,推崇奖赏贤知之人,得到他们的 欢心,两个州的人为他画像建祠。英宗即位后,把他召回朝廷,奉召询问甚是仔细和全面。过了一个月,朝廷命令派遣他任职开封府。沈公初到,开封人就用手指指 着互相说:“这个人就是杭州的沈公。”等到沈公管理府事,百姓和官吏都屏息期待。不久,管理审官院,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权知开封府。沈公只是夜晚管理政 务,白天则廷堂无人,出门谢客,从容笑谈。客人都奇怪沈公独有闲余的时间,而京城附近安宁称治。于是,名气与事实相符,名实大振,贤能一时,从天子和大臣 们开始都把他当成国家的栋梁之材,那些处于闾巷的读书人奔走谈说,欢呼鼓舞,为达不到他的才能而担忧。
    后来遇到母亲得了病,请求朝廷去东南一州探视病情,英宗说:“学士怎么可以离开朝廷呢?”沈文通虽然离开了开封府衙,然而大家都认为早晚将会得到重 用,却遭逢母夫人丧事而离职。英宗听说沈公已经离开,尤为痛悼惋惜,当时派遣使者追赐黄金,并且让金部君任职苏州。沈公居丧致哀,寝食如礼,以某年某月得 病于杭州,离开茔地,某日到苏州,并在某日去世,年龄四十三岁。
    沈公平时不常读书,但是可喜的是文辞敏捷华丽,记忆力强,见解精确,擅长议论时事。世人所说的年老资深的学者和学识渊博、修养有素的学者没有什么书 不读,但精通谋身治世之事方面,都没有能超过沈公的。对于善良贫弱之人,抚恤尤其到位。在杭州时,他对待使客大多不讲究。对州里因为贫穷无法埋葬亲人的以 及女子失去依靠难以出嫁的,都凭借沈公给的钱来安葬或出嫁,这样的人大致有几百人。在他死后,知道他和不知道他的,都替他叹息。 

王安石《内翰沈公墓志铭》    


苏轼《答毕仲举书》
苏轼《盖公堂记》
苏轼《超然台记》
苏轼《牧童评画》
苏轼《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范增论》
苏轼《晁错论》
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三槐堂铭(并序)》
《答秦太虚书》
苏轼《秋阳赋》
苏轼《后赤壁赋》
苏轼《诸葛亮论》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喜雨亭记》
苏轼《临皋闲题》
苏轼《记游松风亭》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苏轼《教战守策》
苏轼《赵康靖公神道碑》
苏轼《叶嘉传》
《潮州韩文公庙碑》
《放鹤亭记》
苏轼《三槐堂铭并序》
桑悦《独坐轩记》
贾谊《大政》
《刘羽冲泥古》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