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梁书·柳庆远传》

输入关键字:

《梁书·柳庆远传》


梁书
原文
    柳庆远,字文和,河东解人也。伯父元景,宋太尉。庆远起家郢州主簿,齐初为尚书都官郎、大司马中兵参军、魏兴太守。郡遭暴水,流漂居民,吏请徙民祀城。庆远曰:“天降雨水,岂城之所知。吾闻江河长不过三日,斯亦何虑。”命筑土而已。俄而水过,百姓服之。入为长水校尉,出为平北录事参军、襄阳令。
    高祖之临雍州,问京兆人杜恽求州纲,恽举庆远。高祖曰:“文和吾已知之,所问未知者耳。”因辟别驾从事史。齐方多难,庆远谓所亲曰:“方今天下将乱,英雄必起,庇民定霸,其吾君乎?”因尽诚协赞。及义兵起,庆远常居帷幄为谋主。
    中兴中兴元年,西台选为黄门郎,迁冠军将军、征东长史。从军东下,身先士卒。高祖行营垒,见庆远顿舍严整,每叹曰:“人人若是,吾又何忧。”建康城平,入为侍中,领前军将军,带淮陵、齐昌二郡太守。城内尝夜失火,禁中惊惧,高祖时居宫中,悉敛诸钥,问“柳侍中何在”。庆远至,悉付之。其见任如此。
    霸府建,以为太尉从事中郎。高祖受禅,迁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加征虏将军,封重安侯,食邑千户。母忧去职,以本官起之,固辞不拜。天监二年,迁中领军,改封云杜侯。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
    八年,还京师,迁散骑常侍、太子詹事、雍州大中正。十二年,迁安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庆远重为本州,颇历清节,士庶怀之。明年春,卒,时年五十七。
初,庆远从父兄卫将军世隆尝谓庆远曰:“吾昔梦太尉以褥席见赐,吾遂亚台司,适又梦以吾褥席与汝,汝必光我公族。”至是,庆远亦继世隆焉。(节选自《梁书·卷九》,有删节)

译文
    柳庆远,字文和,河东郡解县人。(他的)伯父柳元景,是南朝宋的太尉。柳庆远起家于郢州主簿,在南朝齐初年做尚书都官郎、大司马中兵参军、建武将军、魏兴太守。辖郡遭遇大水,冲走了(很多)百姓,军内官吏请求迁徙百姓,祭祀废城。柳庆远说:“天降雨水,难道是城所能预知的!我听说江河涨长不会超过三天,这也不是什么值得忧虑的事。”(于是柳庆远)下令夯筑土方固堤固城筑土就是了。不久大水过去了,百姓(都)敬服他(有远见)。(后来柳庆远)入京做长水校尉,(后又)出京做平北录事参军、襄阳令。 
    高祖到雍州的时候,问京兆人杜恽寻找可任州署中的属官的人。杜恽推荐了柳庆远。高祖说:“文和我已经知道了,我所问的是我不知道的人。”于是(柳庆远)被征召做了别驾从事史。朝齐正多难多事,柳庆远对他所亲近的人(或:亲人)说:“当今天下将要生乱,英雄豪杰一定会出现,来庇佑百姓,奠定霸业,这就是我们的国君啊!”于是他尽心尽力地帮助(高祖)。等到义兵起事的时候,柳庆远常常在帷幄之中做谋划者(或:主谋)。 
    中兴元年,西台选(他)做黄门郎,升任冠军将军、征东长史。随从大军向东进发,(他)身先士卒。高祖巡视军营,见柳庆远住所严整,常常慨叹说:“如果人人都像(他)这样,我又何必担忧呢。”建康城被平定的时候,(柳庆远)入京做侍中,兼任前军将军以及淮陵、齐昌二郡太守。城内曾经在夜里失火,都城中的人都非常惊惧,高祖当时住在宫中,把所有的钥匙都收起来,问“柳侍中在哪里啊?”。柳庆远来到之后,(把这些)全部交给他。他被高祖信任到如此程度。 
    高祖的藩王府建立起来以后,任命柳庆远担任太尉从事中郎。高祖即皇帝位后,柳庆远升任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加封征虏将军,封重安侯,封地有一千户。(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高祖以他的原职起用他,他坚决拒绝不受任命。天监二年,升任中领军,改封云杜侯。天监四年,出京持节做特使,做雍州、梁州、南、北秦州四州都督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在新亭为他饯行,对她说:“您衣锦还乡,我从此没有西顾的担忧了。” 
    天监八年,回到京师,升任散骑常侍、太子詹事、雍州大中正。天监十年,升任侍中、领军将军,皇帝特赐给扶礼遇,和一队鼓吹。天监十二年,升任安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柳庆远重新做了原籍的太守,清廉坚贞的节气非常一贯,士人百姓都很感念他。第二年春天,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梁书·柳庆远传》    


《宋史·曹辅传》
《宋史·蔡抗传》
《宋史·张昭传》
《宋史·沈伦传》
《宋史·赵逢传》
《宋史·乐黄目传》
《宋史·辛弃疾传》(三)
《宋史·王安石传》(二)
《宋史·宋湜传》
《宋史·曹翰传》
《宋史·白守素传》
《宋史·镇王赵元偓传》
《宋史·李之纯》
《宋史·张秉传》
《宋史·滕元发传》(二)
《宋史·吕希哲传》
《宋史·向敏中传》
《宋史·李处耘传》
《宋史·郭劝传》
《宋史·袁燮传》
《宋史·王举正传》
《宋史·范杲传》
《宋史·李定传》
《宋史·赵汝愚传》
《宋史·张孝祥传》
《宋史·赵汝谈传》
《宋史·程之邵传》
《宋史·蓝继宗传》
《宋史·杨巨源传》
《宋史·刘应龙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