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后汉书·陈禅传》

输入关键字:

《后汉书·陈禅传》


后汉书
原文
    陈禅字纪山,巴郡安汉人也。仕郡功曹,举善黜恶,为邦内所畏。察孝廉,州辟治中从事。
    时刺史为人所上受纳臧赂,禅当传考,无它所赍,但持丧敛之具而已。及至,笞掠无算,五毒毕加,禅神意自若,辞对无变,事遂散释。车骑将军邓骘闻其名而辟焉,举茂才。时汉中蛮夷反畔,以禅为汉中太守。夷贼素闻其声,即时降服。迁左冯翊,入拜谏议大夫。永宁元年,西南夷掸国王献乐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禅独离席举手大言日:“昔齐、鲁为夹谷之会,齐作侏儒之乐,仲尼诛之。又日:‘放郑声,远佞人。’帝王之庭,不宜设夷狄之技。”
    尚书陈忠劾奏禅日:“古者合欢之乐舞于堂,四夷之乐陈于门,故《诗》云‘以《雅》以《南》,《株》《任》《朱离》’。今掸国越流沙,逾县度,万里贡献,非郑、卫之声,佞人之比,而禅廷讪朝政,请劾禅下狱。”有诏勿收,左转为玄菟候城障尉,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禅不加兵,但使吏卒往晓慰之,单于随使还郡。禅于学行礼,为说道义以感化之。单于怀服,遗以胡中珍货而去。
及邓骘诛废,禅以故吏免。复为车骑将军阎显长史。顺帝即位,迁司隶校尉。明年,卒于官。子澄,有清名,官至汉中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

译文
    陈禅字纪山,是巴郡安汉人。做郡里的功曹,举善罚恶,被邦内人敬畏。察举孝廉,州里征召他做治中从事。
    当时刺史被人检举受纳赃赂,陈禅应当被逮捕考查,但他没有什么所携带的,只是一些丧殓之具罢了。(陈禅)到了后,所受拷打不算,五种毒刑也全部用上,陈禅神色自如,口供不变,案情便消解罢休了。车骑将军邓骘听到他的名声就征召他,举荐为茂才。当时汉中蛮夷反叛,让陈禅做汉中太守。夷贼向来听说过他的名声,立即投降臣服。陈禅后升为左冯翊,入朝拜为谏议大夫。永宁元年,西南夷掸国王献乐及幻人,能够吐火,自己肢解身体,为牛马换头。第二年元旦,皇帝朝会群臣,(掸国艺人)在庭中表演,安帝与群臣共同观赏,对此觉得非常奇怪。陈禅独自离席举手大声说:“从前齐、鲁两国为夹谷之会,齐国作侏儒之乐,孔子斩了侏儒。又说:‘放弃与雅乐相背的音乐,远离奸佞小人。’帝王的庭中,不适合设置夷狄的杂技。”
    尚书陈忠弹劾陈禅说:“古时合欢之乐在堂上舞,四夷之乐陈列在门前,所以《诗经》说:‘以《雅》以《南》,<林》<任》《朱离》。’今掸国经过流沙河,越过县度山,万里前来贡献,不是郑卫之声、佞人可比,可陈禅在朝廷讥讽朝政,请允许弹劾陈禅下狱。”皇帝下诏,不逮捕他,降职为玄菟候城障尉,诏命说:“必须到位,并上交妻子、孩子及随从者的名单。”陈禅出发后,朝廷中有很多人为他争辩。恰逢北匈奴进犯辽东,追拜陈禅为辽东太守。胡人怕他的威猛强悍,退回去数百里。陈禅不派出军队,只派吏卒前去晓喻慰劳他们,单于随使者回到郡里。陈禅在礼仪教化方面,讲说道义以感化他们。单于心服,送一些胡地珍宝后离去。后来邓骘被杀,陈禅因为是邓骘故吏而被免官。后又做了车骑将军阎显的长史。顺帝即位,陈禅升为司隶校尉。第二年,在任上去世。儿子陈澄,有清廉名声,官做到汉中太守。

《后汉书·陈禅传》    


元好问《移山自题乐府引》
宋濂《尝与客饮》
薛福成《登泰山记》
《青青河畔草》
《北齐书·魏兰根传》
《北齐书·孙腾传》
《北齐书·辛术传》
《北齐书·高浟传》
《北齐书·王琳传》
《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张惠言《陈长生传》
唐文粹之《恶圆》
《右溪记》
《曹玮知镇戎军日》
《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明史·夏原吉传》
《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后汉书·梁统列传·梁统传》
刘可毅《记毗陵驿马》
《史记·游侠列传》
《宋史·李万超传》
《宋史·周淙传》
《师旷论学》
辛弃疾《审势》
《后汉书·马援传》
《宋史·张邦昌传》
《明史·郭应聘传》
莫与俦《先王父马赞》
《三国志·崔林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