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金史·耶律履传》

输入关键字:

《金史·耶律履传》


金史
原文
    耶律履字履道,辽东丹王突欲七世孙也。父聿鲁,早亡。聿鲁之族兄兴平军节度使德元无子,以履为后。及长,博学多艺,善属文。初举进士,恶搜检烦琐,去之。荫补为承奉班祗侯、国史院书写。世宗方兴儒术,诏译经史,擢国史院编修官,兼笔砚直长。一日,世宗召问曰:“朕比读《贞观政要》,见魏征嘉谋忠节,良可称叹。近世何故无如征者?”履曰:“忠嘉之士,何代无之,但上之人用与不用耳。”世宗曰:“卿不见刘仲诲、张汝霖耶,朕超用二人者,以尝居谏职,屡有忠言故也。安得谓之不用第人材难得耳履曰臣未闻其谏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缄口习以成风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下幸甚。”二十六年,进礼部郎中,兼同修国史、翰林修撰,表进宋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曰:“臣窃观近世,皆以兵刑财赋为急,而光独以此进其君。有天下者,取其辞施诸宇内,则元元受赐。”俄以疾,乞补外,遂授蓟州刺史。无几,召为翰林待制,同修国史。明年,擢尚书礼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世宗崩,遗诏移梓宫寿安宫。章宗诏百官议,皆谓当如遗诏。履独曰:“非礼也。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其可使万国之臣朝大行于离宫乎?”上曰:“朕日夜思之,舍正殿而奠于别宫,情有所不忍,且于礼未安。”遂殡于大安殿。二十九年七月,拜参知政事,提控刊修《辽史》。明昌二年六月,薨,年六十一。谥曰文献。初,德元未有子,以履为后,既而生子震,德元殁,尽推家赀与之。其自礼部兼直学士为执政,乃举前代光院故事,以钱五十万送学士院,学者荣之。
                                 (节选自《金史·耶律履传》)

译文
    耶律履字履道,辽东丹王耶律突欲的第七世孙。其父耶律聿鲁,早年去世。耶律聿鲁的族兄兴平军节度使耶律德元没儿子,把耶律履作为后人。等到耶律履长大了,他博学多艺善于作文。起初推举为进士,他厌恶那种烦琐的方式,辞去不受。后耶律履受荫恩补为承奉班祗侯、国史院书写。金世宗皇帝刚刚提倡儒家思想,诏令耶律履译经史,擢升为国史院编修官,兼笔砚直长。一天,世宗召唤他问:“朕接连地读《贞观政要》,见魏征足智多谋、忠心耿耿,实在值得称赞,近世为什么没有像魏征那样的人?”耶律履说:“忠心多谋的人士,哪代都有,只是皇上用与不用罢了。”世宗说:“你不见刘仲诲、张汝霖吗?朕破格任用这两人,因为他们曾居谏职,多有忠言。哪里叫不用,只是人才难得罢了。”耶律履说:“臣没听到他们的谏言。海陵皇帝闭塞言路,天下人都闭口不言,已经成风。希望陛下引以为戒,广开言论劝谏之门,那么天下都很幸运了。”大定二十六年,耶律履晋升为礼部郎中,兼同修国史、翰林修撰,他上奏章进献宋朝司马光的《古文孝经指解》说:“我看近世,都以兵、刑、财、赋税为重,而司马光却写这本书献给他的国君。当政的人按照这本书中的精神统治国家,老百姓就幸运了。”不久耶律履因为有病,请求外出任职,于是授予他蓟州刺史。不久,他又被召为翰林待制、同修国史。第二年,升为尚书礼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金世宗皇帝去世,遗诏把灵柩移到寿安宫。章宗下诏百官议论此事,都说应当按遗诏说的做,只有耶律履说:“这样不合礼节。天子七月才安葬,难道让万国之臣在离宫里行悼念礼吗?”皇帝章宗说:“朕日夜考虑此事,舍弃正殿而在别宫祭奠,感情上不忍心,礼节上也不合。”于是停殡在大安殿。大定二十九年七月,耶律履被授予参知政事,掌管刊修《辽史》。明昌二年(1191)六月,耶律履去世,终年六十一岁。起初,耶律德元没有儿子,把耶律履当作后代。不久耶律德元生了儿子耶律震,耶律德元死后,耶律履把家财都给了耶律震。他从礼部兼直学士到执政,拿五十万钱送给学士院,学习的人引以为荣。 

《金史·耶律履传》    


《周处》
《简·爱》精彩对白
《伐檀》
鲁迅《自题小像》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谏吴王书》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
《鱼我所欲也》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二)
纪昀《老翁捕虎》
韩愈《杂说(四)》
《隆中对》古今异义
《梅花草堂集》
苏轼《东栏梨花》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译文
《秦既并灭六国》
《晏子辞千金》
陈献章《道学传序》
方孝孺《深虑论》
苏辙《南康直节堂记》
《晏子治东阿》
《郑人逃暑》
《于园》
阎伯理《黄鹤楼》
《橘逾淮为枳》
《春夜洛城闻笛》
《江南逢李龟年》
《送元二使安西》
《过秦论》
《唐雎不辱使命》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