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皇考讳承之,字嗣伯》

输入关键字:

《皇考讳承之,字嗣伯》


南齐书
原文
    ①皇考①讳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
    ②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虏疑有伏兵,遂引去。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②详之。”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
    ③氐③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皇考轻军前行,攻氐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氐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据州城,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难当又遣步骑万余人援赵温,攻逼皇考。相拒四十余日。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贼不能当,乃焚营退。梁州平。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
    ④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
(选自《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考:指已死的父亲。②檀征南:征南大将军檀道济。③氐: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译文
    父亲名承之,字嗣伯。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才智勇力超乎常人,同族的丹阳尹萧摹之、北兖州刺史萧源之都很器重他。做建威府参军,善于安抚。
    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胡人乘胜攻占青州所属各郡国,偏帅安平公乙旃眷进犯济南,父亲(萧承之)率数百人阻击,打退敌兵。胡人集结大批兵力,父亲(萧承之)命令按兵不动,打开城门。众人进谏说:“敌众我寡,为什么这样轻敌!”父亲(萧承之)说:“如今孤立无援地守卫这与外界隔绝(被围困)的城池,事情已经很危险紧急了,如果再表示软弱,一定被他们屠杀,只能够表现得强一些来等待他们了。” 胡人怀疑有伏兵,就退却离开了。宋文帝认为父亲(萧承之)有保全济南城的功劳,亲笔写信给都督长沙王义欣说:“承之在治理百姓方面的才能,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现在拟让他做兖州刺史,檀征南具体安排。”父亲(萧承之)与檀道济平素没有什么交情,这事也就作罢了。
    氐族统帅杨难当进犯汉川,梁州刺史甄法护弃城逃跑,父亲(萧承之)率兵轻装前进,在黄金山向氐族伪魏兴太守薛健进攻。薛健部队溃散之后,父亲(萧承之)就占领了黄金山。氐族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是占据州城,听说父亲(萧承之)到了,退而据守小城,薛健后退到下桃城驻守,设立营寨。父亲(萧承之)率领军队与他们对垒,相距二里。薛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全力出战,父亲(萧承之)大败敌军,薛健等关闭营门自守不敢出战。杨难当又派步兵骑兵一万多人援助赵温,逼近父亲(萧承之)。父亲(萧承之)抵御敌人四十多天。贼兵都披着犀牛皮甲,刀箭无法伤身。父亲(萧承之)命令部队将槊截断成几尺长,用大斧捶其后身。贼兵难以抵挡,就焚烧营寨败退。梁州平定。皇帝诏令说:“承之奉命做先锋,冒险深入,全军屡次战胜敌人,发扬了忠勇果敢的精神,可以封龙骧将军。” 
    宋文帝知道父亲平定氐族有功,青州刺史空缺,准备任命他去任职。彭城王义康执政,父亲(萧承之)不愿依附,于是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元嘉二十四年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皇考讳承之,字嗣伯》    


《宋史·赵普传》(二)
《宋史·李璧传》
《宋史·王安中传》
《宋史·荆嗣传》
《宋史·王涣之传》
《宋史·夏守赟传》
《宋史·李肃之传》
《宋史·赵振传》
《宋史·李道传》
《宋史·张观传》
《宋史·曹辅传》
《宋史·蔡抗传》
《宋史·张昭传》
《宋史·沈伦传》
《宋史·赵逢传》
《宋史·乐黄目传》
《宋史·辛弃疾传》(三)
《宋史·王安石传》(二)
《宋史·宋湜传》
《宋史·曹翰传》
《宋史·白守素传》
《宋史·镇王赵元偓传》
《宋史·李之纯》
《宋史·张秉传》
《宋史·滕元发传》(二)
《宋史·吕希哲传》
《宋史·向敏中传》
《宋史·李处耘传》
《宋史·郭劝传》
《宋史·袁燮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