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子罕弗受玉》

输入关键字:

《子罕弗受玉》



原文

宋人或①得玉,献诸②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③示玉人④,玉人以为宝也,故敢⑤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⑥,尔⑦以玉为宝;若以与我⑧,皆丧宝⑨也,不若人⑩有其宝。” 
【题解】 
本文选自《左传》。子罕,宋国国相。 
注释】 
①或:有人。②诸:“之于”的合音。“献诸子罕”即“献之于子罕”,意为向子罕献上玉。③以:即“以之”,把它……。④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⑤敢:表敬词。⑥宝:指珍贵的东西。⑦尔:你。⑧若以与我:如果把它给我。⑨皆丧宝也:意为两个人都失去珍贵的东西。指献玉者失去玉,子罕因受贿而失去廉洁的品质。⑩人:各人。指献玉者和子罕两人。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把它给雕琢玉器的工匠看过了,玉匠认为是一块宝玉,所以敢把它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石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石给我,那么两人都失去了珍贵的东西,不如我们各人都固守自己的珍贵的东西。” 
【文言知识】 
1.者。“者”在古文中有两个基本用法。一是作代词用,可代人、代物、代事。如上文“献五者”,即献玉的人。二是作助词用,表停顿或语气。如“天者,气也”,意为天空是一股气。 
2.曰。“曰”相当于“说”、“道”。上文“子罕曰”、“献玉者曰”,即是子罕说、献玉的人道。与“曰”同义的还有“云”。 
【文化常识】 
古人把五看得跟金子一样珍贵,所以对富贵人家常用“金玉满堂”来形容。成语有“金玉良言”,意为像金玉一样有价值的话。古代帝王的印章是用玉雕刻的,称王玺印。有地位的人常把玉器挂在腰带上,一则显示其有身份,二则走起路来玉器互相撞击,发出叮咚悦耳的声音。至于玉作为首饰更是普遍的现象。 
【启发与借鉴】 
人各有其宝。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我们要赞扬子罕不贪的品质。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清明得多了。




刘禹锡《洗心亭记》
《曹绍夔捉“怪”》
《史记·张仪列传》
《晋书·潘岳传》
《史记·黄帝本纪》
《记盗》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端木赐传》
《明史·牟俸传》
《农夫耕田》
《陈书·孙瑒传》
《陈书·许亨传》
《陈书·沈恪传》
《陈书·虞荔传》
《陈书·裴忌传》
《陈书·褚玠传》
《陈书·殷不害传》
《陈书·沈文阿传》
《陈书·黄法氍传》
《陈书·到仲举传》
《陈书·姚察传》
《陈书·王劢传》
《陈书·徐陵列传》
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
顾炎武《裴村记》
顾炎武《与友人书》
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
《陈谏议教子--宋陈谏议家有劣马》
张惠言《先府君行实》
张惠言《济南知府庄君传》
《周维城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