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和氏献玉
【拼音】:
【简拼】:
【解释】:
【典源】《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yue)其左足。及厉王薨(hong),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艺文类聚》卷七引 《韩非子》,作“卞和”,又《艺文类聚》卷八十三引《琴操》作“卞和”,作怀王、平王、荆王之事。
【今译】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得到一块玉璞,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工鉴别它,玉工说:“这是一块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欺骗自己,就令人砍掉他的左脚。厉王去世,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给武王,武王又让玉工鉴别,玉工仍说:“这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自己,而令人砍掉其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在楚山脚下痛哭,一连三天三夜,泪水哭尽眼中滴血。文王听说,派人问他,说:“天下受刑被砍掉脚的人很多,你何必如此悲伤?”卞和回答:“我并非为此痛心,我痛心的是珍贵的美玉被认为是石头,忠贞的人被认为欺诳。”文王于是命玉工剖开玉璞,果然里面是宝玉,因而称它为“和氏之璧”。
【释义】 后以此典称美玉,也借指美好的人或事物; 亦形容怀才不遇,忠贞含冤; 或以“献玉”等指奉献才艺。
【典形】 谤玉、抱璞、抱玉、抱玉卞和、抱玉泪、卞和玉、卞璞、卞泣、卞疑、卞玉、卞子抱玉、楚璧、楚璞、含璞之璧、和璧、和氏玉、和氏之璧、怀宝、荆璧、荆和、荆璆、荆璞、荆山待价、荆山之玉、荆玉、泣玉、三献、三献三刖、三献玉、三刖、献璧、献楚、献璞、献玉、献玉和、刖人哭、足刖已过三、悲卞子、抱玉三朝楚、再献甘灭趾、白璧疑冤楚、白璧三年泪、璧悲三献、荆人美璞、和氏三献、卞和三献、卞和不斲、 三献荆山、 楚家玉、 楚山玉、误卞和、贱奇璞、荆山璆、泣楚王、泣血人、和氏愆、良璞悲、玉三献、为玉泣、卞和耻、卞和胫、卞和刖。
【示例】
〔谤玉〕 唐·孟郊《答卢虔故园见寄》:“因悲楚左右,谤玉不知珉。”
〔抱璞〕宋·苏轼《梦中作寄朱行中》:“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
〔抱玉〕 唐·王维《能禅师碑》:“先师所明,有类献珠之愿; 世人未识,犹多抱玉之悲。”
〔抱玉卞和〕 清·蒲松龄《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
〔抱玉泪〕 宋·黄庭坚《寄晁元忠》:“曾回胜母车,卞落抱玉泪。”
〔卞和玉〕宋·陆游《幽居记今昔事》之九:“宁负翁子薪,耻售卞和玉。”
〔卞璞〕清·顾炎武《子德李子闻余在难》:“喜犹存卞璞,幸不蹈秦坑。”
〔卞泣〕唐·杜甫《舟出江陵南浦》:“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卞疑〕唐·元稹《月》:“卞疑雕璧碎,潘感竟床稀。”
〔卞玉〕 元·顾德润《骂玉郎过感皇恩·述怀》:“常怀卞玉,敢引辛裾,羞归去。”
〔卞子抱玉〕 宋·梅尧臣《释闷》:“燕丹未归马未角,卞子抱玉无两脚。”
〔楚璧〕 明·何景明《赠张合之秀才》:“卞生怀楚璧,郭隗待燕金。”
〔楚璞〕 明·高启《感旧酬宋军咨见寄》:“齐竽不解奏,楚璞何由呈?”
〔含璞之璧〕 唐·柳宗元《愈膏盲疾赋》:“亦犹卞和献含璞之璧,伯乐相有孕之马。”
〔和璧〕 宋·李清照 《上枢密韩公》:“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和氏玉〕 唐·钱起《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和氏之璧〕 宋·黄庭坚《再次韵呈明略》:“野人泣血漫相明,和氏之璧无连城。”
〔怀宝〕 元·揭傒斯《杂诗四首寄彭通复》:“怀宝羞自献,邈然老空山。”
〔荆璧〕 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周鼎列瓶罂, 荆璧横抛。”
〔荆和〕 明·高叔嗣《古歌》:“荆和当路泣,良璞为谁明。”
〔荆璆〕 元·揭傒斯《余道士抢朴斋》:“神剑犹理狱,荆璆未出山。”
〔荆璞〕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倘荆璞无致于见疑,夜光不逢于按剑。”
〔荆山待价〕 宋·刘筠《许洞归吴中》:“荆山待价何忧晚,龟手犹期裂地酬。”
〔荆山之玉〕 三国·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泣玉〕 唐·司空图《擢英集述》:“乃使盛时才子,翻衔泣玉之冤; 异代沉魂,祗掷凌云之誉。”
〔三献三刖〕清·归庄《昆山石歌》:“贵玉贱石非通论,三献三刖千古恨!”
〔三献玉〕 宋·曾巩《送程殿丞还朝》:“自重肯悲三献玉,不欺常慎四知金。”
〔三刖〕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
〔献璧〕元·无名氏《诸葛亮博望烧屯》:“常想起卞和般献璧,能可学韩信般乞食。”
〔献楚〕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间》:“弹随空被笑,献楚多自伤。”
〔献璞〕 唐·元稹《出门行》:“其兄因献璞,再刖不履地。”
〔献玉〕 唐·李白《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献玉和〕 宋·梅尧臣《送正仲都官知睦州》:“心中小宇宙,尤哂献玉和。”
〔刖人哭〕 金·元好问《与张仲杰郎中论文》:“莫讶荆山前,时闻刖人哭。”
〔足刖已过三〕 唐·罗隐《寄洪正师》:“价轻犹有二,足刖已过三。”
【顺接】:玉山将崩 玉质金相 玉箫姻缘 玉树泥埋 玉粒金波 玉镜台聘 玉减香销 玉匣珠襦
【顺接】:蓝田生玉 怀珠韫玉 剖石采玉 昆山片玉 火辨良玉 唾壶击玉 阄金阋玉 披褐怀玉
【逆接】:内峻外和 更唱迭和 曲高惭和 倡而不和 心醇气和 闹闹和和 彼倡此和 诎膝请和
【逆接】:和颜说色 和而不同 和和睦睦 和璧隋珠 和盘托出 和隋之珍 和光同尘 和峤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