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既往不咎
【拼音】:jì wǎng bù jiù
【简拼】:jwbj
【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示例】:~,以后再办起事来,审慎点就是了。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
【近义词】:既往不究
【反义词】:赏罚分明、信赏必罚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对以往的错不再责备
原为孔子告诫他的学生宰予对鲁国政治表态要谨慎。如果事情已经过去,就不要再去评论其是非曲直。后则泛指过去做了错事,不予追究。鲁哀公要修复火灾毁坏的社坛,向宰我询问社坛周围应植什么树木。宰我回答说,夏朝植松树,商朝植柏树,周朝植栗树。其所以周朝用栗树,是因为栗与战慄之慄同音,植上此树能够使人战慄不安,便于统治。孔子知道后,对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事情已经实现了,就不要再去阻止;如果事情已经过去,也就不要再追究了。
【出典】:
《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人战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例句】: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曹爽传》注:“中护军蒋济表曰:‘毕轨前失,既往不咎,但恐是后难可以再。’”
【顺接】:咎有应得 咎由自取
【顺接】:进退惟咎 动辄得咎 无誉无咎 难辞其咎 荣枯休咎 动辄见咎 既往不咎 自贻伊咎
【逆接】:既明且哲 既寿永昌 既成事实 既得利益 既往不咎 既冠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