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尽信书不如无书
【拼音】: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
【简拼】:jxsbrws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处】: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示例】:历史可信吗?我们只能说:大体可信。如果说完全不可信,那就成了虚无主义。但~的古训, 还是有道理的。 孙犁《我的史部书》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武成》是《尚书》中《周书》的篇名。《尚书》又称《书经》或《书》。《尚书》相传为记载虞、夏、商、周四代典章文献的汇编,其中《秦誓》至《秦誓》三十二篇称为《周书》),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漂杵也!’”
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完全信书,还不如没有书,书籍中的思想内容不一定全是正确的,如果不加分析地一概全信,那就会上当,以至自己也免不了发生谬误。孟子接着举例说,他对于《周书.武成》这篇文字,只不过取其两三页可靠而合理的东西罢了。至于说到武王伐纣时“血流漂杵”的记载,孟子是不以为然的。他认为,既然武王是以有道伐无道,怎么会杀那么多的人呢?
孟子不迷信书的意见本来是正确的,但是他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把《武成》的意思给误解了。其本来的意思是说,纣王的部下因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并不是说武王杀人过多。孟子为了宣扬“仁者无敌于天下”这一点,竟至发生了一点误会。何况说即使是正义的战争,双方作战也免不了巨大的牺牲呢!
后因以“尽信书不如无书”用为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的典故。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汉章帝》:“有虞氏五载一巡守,岁不给于道途,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
【顺接】:书记翩翩 书经为鹅 书富五车 书不尽言 书读等身 书成鸡鹜 书籍相与 书轨欲同
【顺接】:青鸟衔书 百科全书 目不识书 牛角挂书 手不释书 罄竹难书 班超束书 六才子书
【逆接】:弓折刀尽 智穷才尽 气数已尽 人心无尽 湘妃泪尽 芝艾俱尽 筋疲力尽 山穷水尽
【逆接】:尽诚竭节 尽忠竭节 尽瘁鞠躬 尽室以行 尽心知性 尽忠竭力 尽心而已 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