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势不并立
【拼音】:shì bù bìng lì
【简拼】:sbbl
【解释】:势:情势;并立:同时存在。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韩非子·人主》:“故有术不必用,而势不两立,法术之士焉能无危。”《汉纪·太祖高皇帝上》:“今楚、赵所起,其与秦势不并立,安危之机,呼吸成变,进则定功,退则受祸。”
【示例】:臣与二虏,~,聪勒不枭,臣无归志,比者秋谷既登,胡马已肥,前锋诸军,当有至者。 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二十七回
【近义词】:势不两立、势不两全、势不两存
【反义词】:亲密无间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与事物
见“势不两立”。《晋书·刘琨传》:“臣与二虏,~。聪、勒不枭,臣无归志。”
【顺接】:立功自赎 立谈之间 立定脚跟 立马追驹 立身行道 立意遣词 立身行事 立说著书
【顺接】:云屯森立 昂然挺立 矜功不立 哀毁骨立 家徒壁立 升车正立 渊停山立 兵以诈立
【逆接】:趋炎奉势 神龙失势 择人任势 天下大势 随时度势 贪财慕势 并兵合势 有权有势
【逆接】:势焰可畏 势如劈竹 势如山倒 势倾朝野 势穷力竭 势孤力薄 势不两全 势如彍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