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得之见
【拼音】:yī dé zhī jiàn
【简拼】:ydzj
【解释】: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示例】:本书所谈的,不过是自己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的~,不一定很正确。 秦牧《艺海拾贝·新版前记》
【近义词】:一孔之见、千虑一得、一得之功
【反义词】:博学多才
【语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stupid person may once in a while have a good idea
指韩信问计于李左车,李左车提出“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自谦之词。后以此典比喻一点粗浅的见解,常作自谦之词。李左车,秦末谋士。初依附赵王武臣,封广武君。韩信、张耳率兵击赵,李左车建议赵军主将成安君陈馀出奇兵,断绝汉军粮道,未被采纳,赵军被汉军击败,混战中,韩信下令不许杀害广武君李左车,谁能活捉他,就赏给千金。广武君李左车被活捉后,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东向坐,自己西向坐着,待以师礼,并恭恭敬敬地向他请教道:“我想向北进攻燕国(都蓟,今北京西南),向东伐齐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怎样才能有功绩?”广武君推让说“现在我是兵败国亡之俘虏,哪里配得上商议大事!”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不是他在虞国愚蠢而在秦国就聪明,而是在于国君用不用他,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哩。果真让成安君陈馀采纳您的计策,像我韩信这样人也早已被俘。因为不采纳您的计策,所以我才得以侍奉您啊。”韩信坚持请教说:“我完全听从您的计策,希望您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聪明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所以说‘即使是狂人的话,圣人也可以采择’。不过恐怕我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纳,但愿意奉献我的愚忠。”“现在为将军着想,不如按兵不动,安定赵国,抚恤阵亡将士遗孤,使方圆百里之内,每天都有人送来牛肉、美酒、宴请军官、犒劳士兵,摆出向北进攻燕国的架势,然后派说客拿着书信,向燕国显示自己的长处,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燕国顺从了,再派说客往东劝降齐国,齐国一定听到消息就会降服,即使有聪明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替齐国谋划。象这样,那么天下大事就都好办。用兵本来有先虚张声势然后采取实际行动,我所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韩信听从了广武君的计策,派使者出使燕国,燕国听到消息立刻降服。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17、2618页:“于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原为春秋时虞国大夫,后任秦穆公丞相)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愿效愚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通“按”)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xiǎng想,宴请)士大夫醉(yì译,赐酒食)兵,北首(向着)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zhǐ纸)尺(当时写书信使用木简尺寸)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善于诡辩)者东告齐,齐心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倒下,此指降服)。”
【例句】:
宋·焦竑《玉堂丛语》卷1:“大臣不以仕否异心,翁又受恩独隆者,林下有一得之见,非此莫达。” 臧克家《京华练笔三十年》:“我希望自己的一得之见,不致贻误读者。” 秦牧《艺海拾贝·新版前记》:“本书所谈的,不过是自己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的一得之见,不一定很正确。”
【顺接】:见所不见 见得思义 见微知著 见貌辨色 见所未见 见义勇爲 见机行事 见精识精
【顺接】:固执成见 喜闻乐见 自寻短见 见所未见 一无所见 耳闻目见 管窥之见 独出己见
【逆接】:百不存一 中朝第一 百不失一 言行不一 周三径一 民心不一 有一得一 万不失一
【逆接】:一举两便 一心同体 一抔之土 一岁载赦 一刹那顷 一碧无际 一岁九迁 一佛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