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异口同音
【拼音】:yì kǒu tóng yīn
【简拼】:ykty
【解释】: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示例】:‘那自然!’三个人~地说。 鲁迅《徘徨·长明灯》
【近义词】:异口同声
【语法】:作谓语、状语;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也作“异口同声”,形容大家的说法完全一致。庾炳之(388-450年)颖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初为祕书、太子舍人。后迁吏部尚书,参与机密,一时权倾朝野,内外归附。庾炳之性强急,喜怒露于辞色。素无学识,所以不为众望所推。一次,吏部令史钱泰、主客令史周伯齐到他家中议事。钱泰善弹琵琶,周伯齐善唱歌,庾炳之便强留他们住下。按规定,令史议事,不能住宿在外,所以有司弹劾了他。宋文帝历来对他十分优宠,不欲治罪,而想将其调任丹阳。尚书右仆射何尚之奏言:“庾炳之所做的事情,人们都异口同声,即使陛下对他恩宠再大,如果派他去丹阳任长官,恐怕很难预测有什么好处。”宋文帝终于罢免了庾炳之的官。
【出典】:
《宋书》卷53《庾炳之传》1520页:“太祖欲出炳之为丹阳,又以问尚之,尚之答曰:‘……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例句】:
《旧唐书·穆宗贞献皇后萧氏传》:“今自上及下,异口同音,皆言萧弘是真,萧本是伪。” 鲁迅《我要骗人》:“日本的报章,中国的报章,都异口同声的对于搬了家的人们给了一个‘愚民’的徽号。”
【顺接】:音问两绝 音绕栋宇 音容若在 音容并茂 音讯杳然 音声如钟 音容如在 音耗不绝
【顺接】:治世之音 干酒嗜音 弦歌之音 弦外之音 亡国之音 笙磬同音 正始之音 濮上之音
【逆接】:名同实异 离坚合异 标同伐异 乍同乍异 标新立异 探奇穷异 江山之异 党同妒异
【逆接】:异宝奇珍 异口同音 异军特起 异军突起 异苔同岑 异草奇花 异姓骨肉 异涂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