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饮鸩止渴
【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
【简拼】:yzzk
【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示例】: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近义词】:饥不择食、急功近利
【反义词】:从长计议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方法不对
鸩,毒酒。饮鸩止渴,比喻明知后果有害,但仍贪图一时之急需,而不顾留下后来的大患。霍谓字叔智,魏郡邺(今河北临漳)人。十五岁时,他的舅父宋光以私自删削诏书条文而被捕入洛阳诏狱,受尽酷刑。为了替舅父辩诬,霍谓给当时担任大将军的梁商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的舅父出身仕宦世家,仕途一直比较顺利,行为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品行上也没有任何污点。无故删改诏书条文,他图的是什么,即使对诏书中一些内容不理解,又怎能会冒死罪的危险而去犯法呢!比如肚子饿了吃附子,喉咙渴了喝鸩酒,谁都知道这是断断不可干的事。他怎么能做呢?”梁商看了他的信后,对他的才华和志气很是欣赏,即将宋光免罪释放,霍谓也因此而显名天下。
【出典】:
《后汉书》卷48第1616页《霍谓传》“(宋)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酖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例句】:
西晋·葛洪《抱朴子·嘉遁》:“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
【顺接】:渴骥奔泉 渴而穿井 渴望梅林 渴鹿奔泉 渴心望梅 渴心生尘 渴槃陁国 渴者易饮
【顺接】:相如消渴 如饥如渴 望林止渴 如饥似渴 饮鸩止渴 爱才若渴 相如病渴 长卿病渴
【逆接】:毕卓盗饮 饥餐渴饮 狂歌痛饮 鲸吸牛饮 孝伯痛饮 袁丝日饮 渴者易饮 白掷剧饮
【逆接】:饮恨吞声 饮血菇毛 饮血茹毛 饮水啄食 饮胆尝血 饮水食菽 饮水思源 饮鸩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