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欲盖弥彰
【拼音】:yù gài mí zhāng
【简拼】:ygmz
【解释】: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出处】:《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示例】:与其~,倒不如自己先认了。 闻一多《画展》
【近义词】:适得其反、欲盖而彰
【反义词】:相得益彰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适得其反
原作“欲盖而名章”。形容企图掩盖事实真象,结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公元前511年冬,同鲁国接壤的邾国大夫黑肱把他的封地滥城献给鲁国。左丘明评论说,名义的不能不慎重就象这样:有时有了名义还不如没有名义。带了土地背叛,即使这个人低贱,也一定也要记载地名,以此来记载这个人,终于成为不义,不能磨灭。因此君子行动就想着礼,办事就想着义;不做图利而背礼的事,不做不合于义而内疚的事。有人求名而不加记载,有人想要掩盖反而记下了名子,这是对不义的惩罚。
【出典】: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冬,邾黑肱以滥来奔,贱而书名,重地故也。君子曰:“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有名,而不如其已。以地叛,虽贱,必书地,以名其人。终为不义,弗可灭已。是故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例句】:
宋·王应麟《困学记闻》卷六:“或欲盖而名章,如赵盾伪出奔,崔杼杀太史,将以盖弑君之恶,而其恶益著焉。” 清·王夫之《宋论·太宗》:“然则欲盖弥章之心见矣。”
【顺接】:彰往察来 彰明昭著 彰徨不定 彰善瘅恶 彰明较著 彰明昭着 彰往考来 彰彰在目
【顺接】:欲盖弥彰 众目昭彰 欲盖名彰 天理昭彰 好丑自彰 自是不彰 耳目昭彰 衆目昭彰
【逆接】:少私寡欲 随心所欲 澹泊寡欲 清简寡欲 逞志究欲 从心所欲 骋嗜奔欲 纵情遂欲
【逆接】:欲取反与 欲盖名彰 欲速反迟 欲加之罪 欲言又止 欲母早死 欲盖而彰 欲壑难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