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振聋发聩
【拼音】:zhèn lóng fā kuì
【简拼】:zlfk
【解释】: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示例】: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近义词】:醍醐灌顶、震耳欲聋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力量大
【英文】: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
喻大声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梁昭明太子与湘东王书云:‘未闻吟咏性情,反拟《内则》之篇;操笔写志,更摹《酒诰》之作。’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顺接】:发蒙振聩 磨昏抉聩 磨昬抉聩 昭聋发聩 振聋发聩 发矇振聩 振聋启聩 发聋振聩
【逆接】:一蹶不振 踣不复振 雄风不振 金声玉振 声誉大振 不克自振 声势大振 委靡不振
【逆接】:振衣濯足 振缨中朝 振兵释旅 振奋人心 振臂一呼 振穷恤贫 振振有辞 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