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龇牙咧嘴
【拼音】:zī yá liě zuǐ
【简拼】:zylz
【解释】: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
【示例】:濰河两岸上的狗,吃死尸都吃红了眼,见了生人就~。 峻青《秋色赋·故乡杂忆》
【近义词】:挤眉弄眼、咨牙俫嘴、龇牙裂嘴
【歇后语】:烤熟的羊头;庙前的石狮子
【语法】:作谓语、状语;指人的外貌
【英文】:grimace in pain
并列 龇,露。露齿张口。①形容凶相。鲍十《痴迷》:“可是刚走了几步,却看见好几条狗,不知道都是谁家的狗,正凑在一起起哄,一个个~的,像是要打仗的样子,都那么凶,相互间发出一声声低吼。”②形容难看的怪模样。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反扫荡》:“佛像也被炸得东倒西歪,~。”※龇,不读作cī。△多用于描写形象、神态。也作“龇牙裂嘴”。
【顺接】:嘴尖牙利 嘴甜心苦 嘴快舌长 嘴直心快 嘴上春风 嘴笨舌呆 嘴硬心软 嘴巴骨子
【顺接】:咨牙露嘴 磕牙磕嘴 说走了嘴 花甜蜜嘴 说溜了嘴 合不拢嘴 说不上嘴 花猫巧嘴
【逆接】:龇牙裂嘴 龇牙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