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绿帻卖珠儿
【拼音】:
【简拼】:
【解释】:
绿帻(zé责):绿色头巾,是地位卑下的仆役的服饰。卖珠儿:贩卖珍珠的男孩子。绿帻卖珠儿指的是西汉馆陶公主的男宠董偃。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是窦太后的生女,人们又称她为窦太主,原嫁给堂邑侯陈午为妻。后陈午去世,馆陶公主守寡,50多岁了,爱幸董偃。当年董偃和母亲以贩卖珍珠为生,13岁时,跟着母亲来到馆陶公主家。公主身边的侍女都夸董偃长得漂亮。公主召见他,说:“我当你妈妈来抚养你吧!”就把董偃留在公主住宅中。让人教董偃读书,掌握计数、相马、驾车、射箭等技艺,并读了许多人物传记。董偃到18岁时,和公主关系密切,公主外出,董偃就为她驾车;公主回府,董偃就在内室侍奉。董偃为人温柔,待人和气,因为公主的缘故,许多王公显贵都乐于和他交往,在当地很有名气,人称“董君”。有一天,汉武帝来到公主家,公主穿上奴仆的服饰亲自下厨宰牲割肉款待武帝。主客刚一落座,武帝说:“我想见一见主人翁。”公主走下殿去,摘掉头上首饰和耳环,赤脚步行叩头道歉说:“臣妾行为不端,没脸面见人,对不起陛下,应当受极刑惩罚。如果陛下不把我进行治裁,我将叩头谢罪。”武帝下令免礼平身。公主穿上鞋,戴好首饰,起身,走到东厢房拉着董偃出来。董偃头戴绿头巾,戴着皮制套袖,跟着公主走上前去,趴在殿下。公主向武帝介绍说:“馆陶公主的厨师董偃冒死来拜见皇上。”后以“绿帻卖珠儿”为典,咏王公显宦家中的男宠,或指贵族轻薄子弟。
【出典】:
《汉书》卷65《东方朔传》2853、2854、2855页:“初,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上临山林,主自执宰敝膝,道入登阶就坐。坐未定,上曰:‘愿谒主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陛下不致之法,顿首死罪。’有诏谢。主簪履起,之东箱自引董君。董君绿帻傅,随主前,伏殿下。主乃赞:‘馆陶公主胞(páo袍,通“庖”)人臣董偃昧死再拜谒。’”
【例句】:
南朝梁·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绿帻文照耀,紫燕光陆离。” 南朝陈·徐陵《长安道》:“韩康卖良药,董偃鬻明珠。” 唐·李白《古风》之8:“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唐·刘禹锡《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武帝曾驻跸,亲问主人翁。” 唐·李商隐《井泥四十韵》:“帝问主人翁,有自卖珠儿”。 唐·吴融《赠李长史歌》:“卖珠曾被武帝问,熏香不怕贾公知。” 清·黄景仁《春风怨》:“绛绡弟子平阳家,绿帻厨人馆陶第。”
【顺接】:儿女之态 儿女英雄 儿女之债 儿童之见 儿口承唾 儿无常父 儿女亲家 儿童走卒
【顺接】:竹马童儿 北宫婴儿 黄花女儿 耍心眼儿 黄颔小儿 大儿小儿 月下老儿 一丁点儿
【逆接】:红桃柳绿 霜凋夏绿 愁红怨绿 说白道绿 池塘草绿 面红面绿 橙黄桔绿 回黄转绿
【逆接】:绿水滔滔 绿衣使者 绿酒红灯 绿泛蓉池 绿林强盗 绿野先生 绿水青山 绿惨红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