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发扬蹈厉
【拼音】:fā yáng dǎo lì
【简拼】:fydl
【解释】: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出处】:《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示例】:优游国域决行藏,搅海翻江惊天地。~,功名万里。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五十五回
【近义词】:意气风发、发扬蹈励
【反义词】:无精打采、委靡不振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意气风发
原指周初《武》乐舞蹈动作的威武,表现太公望佐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气势。比喻精神振奋,意气风发。《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史记.乐书》:“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张守节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唐.权德舆《唐检校司徒中书令咸宁郡王浑瑊神道碑》:“凡王师之所以克获都邑,元老之所以发扬蹈厉,公必居其先偏而当其勍剧。”梁启超《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思想界发扬蹈厉了几百年,有点疲倦了,自然移到休息时代。”亦作“发扬踔厉”。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一群是发扬踔厉,一群是慷慨悲歌,写写固然无妨,但倘若真要这样,却未免太不懂得‘民族主义文学’的精义了,然而,却也尽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
【顺接】:厉兵秣马 厉色疾言 厉精图治 厉精淬志 厉精求治 厉水之道 厉精爲治 厉精更始
【顺接】:磨砥刻厉 渊涌风厉 发愤自厉 声色俱厉 河山带厉 变本加厉 并行不厉 发扬踔厉
【逆接】:议论风发 潘县花发 新硎初发 一触即发 青山一发 隐忍不发 心花怒发 一言不发
【逆接】:发白齿落 发短心长 发纵指示 发财致富 发上指冠 发奸擿隐 发昏致命 发棠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