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汉语词典 >

调和鼎鼐

调和鼎鼐    tiáo hé dǐng nài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详细解释

1. 【解释】: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2. 【出自】:《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3. 【示例】: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燮理阴阳。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

出处

《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国语辞典

注音 ㄊㄧㄠˊ ㄏㄜˊ ㄉㄧㄥˇ ㄋㄞˋ  拼音 tiáo hé dǐng nài
鼎、鼐,古代烹調器。調和鼎鼐指處理國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調味。多用以指宰相的職責。
   ▶ 宋.歐陽修〈又回富相公謝書〉:「三接之際,群心以安。出納樞機,雖為於要任,調和鼎鼐,當正於鴻鈞。始塞輿談,實非私論。」
   ▶ 明.徐元《八義記.第一三齣》:「趙盾身為正卿,調和鼎鼐,燮理陰陽。」亦作「鼎鼐調和」。
参见:調和鼎鼐

扫描版:「调和鼎鼐」在《汉语大词典》第15661页 第11卷 302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