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 yīn yáng 在中国古代,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既对立又互相消长的矛盾。如动的、热的、向上的、明亮的、强壮的为阳,静的、冷的、向下的、晦暗的、虚弱的为阴。把阴阳交替看作宇宙的根本规律。也用来说明上下、君臣、君民、夫妻等关系。
国语辞典
注音 ㄧㄣ ㄧㄤˊ 拼音 yīn yáng 1. 化生萬物的兩種元素,即陰氣、陽氣。
▶ 《易經.繫辭上》:「陰陽不測之謂神。」
▶ 《西遊記.第九回》:「人生於天地之間,稟陰陽而資五行,盡由父生母養。豈有為人在世而無父母者乎?」
2. 根據四時、節氣、方位、星象來講人事吉凶的數術。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於是伎數之士附於詭術,或說陰陽,或序災異。」
▶ 《三國演義.第四六回》:「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3. 舊時專門替人占卜,看風水,擇日等的人。
▶ 《金瓶梅.第六回》:「陰陽宣念經畢,揭起千秋旛,扯開白絹。」。
▶ 《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請將陰陽徐先生來寫了七單。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該請僧人追薦。」亦稱為「陰陽生」、「陰陽人」。
4. 電磁中的陰極和陽極。参见:
陰陽
扫描版:「阴阳」在《汉语大词典》第16388页 第11卷 1029
扫描版:「阴阳」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