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与“道德活动”相对。支配人们进行道德活动的各种观念、情感、意志、信念及道德理论的总和。是道德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由经济关系所决定。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按其内在结构分为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感性阶段包括简单判断、习俗和动机等,理性阶段包括道德概念、判断和行为规范的结构体系等。按其表现形式分为个体道德意识和社会道德意识:前者指个人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后者指在一定的氏族、民族、阶级或社会中形成的整体道德意识,即个人以此为依据的普遍的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