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汉语词典 >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   

又称“艺术思维”。在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主要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1725年意大利维科《新科学》中提出“诗性智慧”,即用最具体的感性意象来理解事物和进行创造的想像功能,已把想像视为一种思维方式。1841年,俄国别林斯基在其《艺术的概念》中提出艺术“用形象来思维”。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整个过程中是以审美感知为起点,经过联想、想像和幻想,形成审美意象,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它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即通过实践由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把握。但形象思维又有其特殊规律:即须通过特殊的个体去显现它的一般意蕴,因此形象思维不能脱离具体的形象,不能抛弃事物的现象形态。形象思维又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情感的逻辑起着重大的作用。形象思维也是存在的反映,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它与逻辑思维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扫描版:「形象思维」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59页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