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人在主体与客体关系中的地位、能力、作用和性质。常与“实体性”相对。其核心是人的能动性问题。17世纪开始引起重视。康德和黑格尔作过重要论述。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主体性,唯心主义过分地强调主体性以致完全违反客观实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于社会实践,科学地赋予主体性以突出的地位,认为主体的存在和发展要受到客体的制约,但主体又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主体性贯穿于人的全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