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0—1620年间盛行于欧洲的器乐乐派。发轫于意大利威尼斯。以音响宏大、对比鲜明为其特点。其形成和发展与尼德兰乐派复调传统及意大利世俗性演奏风格有密切关系。对欧洲器乐的形成和主调音乐的早期发展有很大影响。代表作曲家为威拉特(Adrian Willaert,约1480—1562)及其弟子安·加勃里埃里(Andrea Gabrieli,1510—1586)、乔·加勃里埃里(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等。
17世纪欧洲歌剧乐派。兴起于威尼斯。其形成和发展与1637年威尼斯首建公众歌剧院、成为17世纪欧洲歌剧中心有直接关系。所作歌剧多为古典题材,音乐富戏剧性,与戏剧并重。其声乐部分逐渐形成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区别。代表作曲家为*蒙特威尔地及其弟子卡伐里(Francesco Cavalli,约1602—1676)等。约1650年后,因城市发展,歌剧院蜂起,剧情乃日益流于平庸和程式化,且有重音乐而轻戏剧的倾向。演出中,常以豪华的场面、离奇的特技和歌手卖弄技巧的即兴发挥独唱吸引观众。代表作曲家为切斯蒂(Pietro Antonio Cesti,1623—166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