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宋理学家用语。同“义理之性”或“天地之性”、“本然之性”相对。张载《正蒙·诚明》:“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王夫之注:“而此言气质之性,盖孟子所谓耳目口鼻之于声色臭味者尔。”意谓出于生理要求的感觉、欲望等。朱熹则以为“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朱子语类》卷四)。性即理,无有不善,但因“气质之禀,各有清浊”,故人有善有不善。并认为孟子性善说,是论天地之性;韩愈性三品说,则是论气质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