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后汉书·杨终传》

输入关键字:

《后汉书·杨终传》


后汉书
原文
    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习《春秋》。建初元年,大旱谷贵,终以为广陵、济南之狱,徙者万数,又远屯绝域,吏民怨旷,乃上疏曰:昔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且南方暑湿,障毒互生。陛下留念省察,以济元元。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终又言:“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世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校书郎班固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后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时太后兄卫尉马廖,谨笃自守,不训诸子。终与廖交善,以书戒之曰:《礼》制,人君之子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书计,以开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经传,以道其志。汉兴,诸侯王不力教诲,多触禁忌,故有亡国之祸,而乏嘉善之称。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廖不纳。子豫后坐县书诽谤,廖以就国。终兄凤为郡吏,太守廉范为州所考,遣凤候终,终为范游说,坐徙北地。帝东巡狩,凤皇黄龙并集,终赞颂嘉瑞,上述祖宗鸿业,凡十五章,奏上,诏贳还故郡。永元十二年,征拜郎中,以病卒。
(选自《后汉书•杨终传》,有删改)

译文
    杨终字子山,是蜀郡成都人。十三岁时,任郡中小吏,太守对他的才能感到很惊奇,派他到京城从师学习,学习《春秋》。建初元年,大旱,谷价昂贵,杨终认为广陵、济南的案件,被流放的人上万,又聚居在边远地区,吏民长久怨恨,于是上疏道:从前般商的百姓就近迁到洛邑,尚且还怨恨、不满,何况离开肥沃的中原土地,寄居在不长草木的极远之地呢?而且南方湿热,瘴气丛生。(希望)陛下您能够留心考察,来教济百姓。奏章呈上后,肃宗将他的奏章交给大臣讨论。司空第五伦也赞同杨终的奏议。校书郎班固等人诘难第五伦,认为(移民之法)施行已久,孝子没有改父之道,先帝所建制度,不应改变。杨终又说:“宣帝广泛征召群儒,在石渠阁商讨修订《五经》。当前天下太平无事,求学的人能够完成学业,然而那些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或“人”),破坏了(原本)重要的原则。应照石渠旧例,永为后世的法则。”于是下诏召集众多儒生在白虎观讨论考察(各经书内容的)异同。恰巧赶上杨终因事获罪被囚禁于监狱,校书郎班固等人,以杨终对《春秋》很有研究、学术上多独特见解为由,上表请求放人,杨终又上书替自己申诉,当天便被赦免放出,于是得以参与白虎观(的讨论)。后来受诏删削《太史公书》为十多万字。当时,太后的哥哥卫尉马廖,谨慎笃实,坚持自己的操守,但不教导他的儿子们。杨终与马廖交情不错,他用书信告诫马廖,(信中)说:《礼》规定,君主之子八岁时,为他设少傅,教他写字计算,以启蒙他的心智;十五岁时设太傅,教他经传,以引导他的志向。汉朝兴起,诸侯王不致力于教诲,多触禁忌,所以有亡国之祸,而缺乏嘉善的称誉。现在您地位尊贵显要,为天下人所仰望,怎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把这作为最值得警戒的事!马廖不接纳(他的意见)。他的儿子马豫后来因张贴文书诽谤而获罪,马廖因此回到封地。杨终的兄长杨凤是郡吏,太守廉范被州府考察,派杨凤问候杨终,杨终替廉范游说,因此获罪被流放到北部地区。皇帝向东出行视察,凤凰黄龙一起会集出现,杨终赞颂这是祥瑞之兆,(向皇帝)陈述祖宗的宏图大业,共十五章,奏章呈上之后,皇帝下诏赦免他也并让他返回故郡。永元十二年,(朝廷)征召任命为郎中,后因病去世。

《后汉书·杨终传》    


辛文房《白居易传》
《明史·孙承宗传》
《北史·李苗传》
《唐柳先生文集》后序
《晋书·荀勖传》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
《晋书·刘毅传》
《晋书·桓彝传》
《晋书·姚泓传》
《晋书·山涛传》
《晋书·阮修传》
《晋书·谢玄传》
《晋书·陆机传》
《晋书·葛洪传》
《晋书·皇甫谧传》
《晋书·华廙传》
《晋书·向雄传》
《晋书·殷浩传》
《晋书·熊远传》
《晋书·祖逖传》
《晋书·王彪之传》(二)
《晋书·毛宝传》
《晋书·孙楚传》
《晋书·王育传》
《葛洪传》
《晋书·嵇康传》(二)
《晋书·嵇康传》
《晋书·荀崧传》
《晋书·何无忌传》
《晋书·任旭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