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顾彦夫《村落嫁娶图记》

输入关键字:

顾彦夫《村落嫁娶图记》



会员:07940794 友情提供

2013年江西高考文言文详注和全文翻译

译注:抚州一中  饶俊平       2013/6/18

一、原文: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 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 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放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 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二、注释
    【从事①】任职。【锦衣】锦衣卫官员。【申请】提出请求。【巾笥】装头巾的小箱子。笥:sì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委曲】事情的经过;底细。【谙】[ān] .熟悉,精通。【工丹青】擅长绘画。【造】到,去。【质】询问。【肩舆】轿子。【苍头】老人。【盖】伞盖。【昏礼宜昏】婚礼应当在黄昏举行。【苦 】为某种事所苦;苦于(对某种情况感到苦脑)。【逼】接近,靠近,挨着。【欷歔】[xī xū]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洒泣】 挥泪。【妓】歌舞女艺人。【茆茨】[máo cí]茅草屋。【罄折】谦恭的样子。【容色】容貌神色。【鼓吹】 演奏乐曲。【从事②】指参加某种事情。【次第】依次,按照顺序。【尾】在后面跟。【掖】[yè]把东西塞在衣袋或夹缝里。【股】大腿。【一皆】一律;全部。【眄】[miǎn]斜着眼看。【少许】少量;一点点。【踊跃】跳跃。【既……且……】既……又……;表示两方面同时存在。【郁然】郁葱,树木繁盛的样子。【咨诹】[zīzōu ]询问。【挈榼】[qiè kē]手提酒器。【使令】差遣,使唤。【风声】传播出来的消息。【缓急】是偏义复词,又称反义复词,义从“急”。【逋】拖欠。【文债】应约写文章而未交稿。【丈六金身】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呵笔】用口吹暖气,使笔解冻。
三、译文
    某年春天的二月,我任京城锦衣卫官员。周君拿出所说的村落图给我看,我察看他脸上表情,好像很喜欢的样子。他向我请求说: “您一定要为我记述它。” 他反复多次提出请求,于是我就把图放在装头巾的小箱子里带回去。 
    把那幅图带回来已接近年终了,我还不知道这图的详细情况。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在江北居住,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他擅长绘画。他到我家,我拿这幅图向他询问,我说:“你懂得图画,如同我懂得书一样,请问(图中)的妇女骑着牛,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这是农家嫁女,没有能力准备轿子,就用牛来代替行走。一个老人牵着牛走,看重自己的女儿,不让她自己驾驭牛。这就是你问的骑牛的事了。”(我又问)“可是又有一个老人拿着伞来保护她,这是为什么呢?”他说:“结婚的仪式应当在黄昏举行。在举行婚礼的那天, 农家对灯烛的花费感到苦脑,都在白天送亲迎亲,就用伞来遮蔽阳光,这也是看重她。一个老妇人挨着牛耳朵走,一个老头在牛的后面慢慢地跟随着,这是父母送他们的女儿。一个老头拄着拐杖站着,一个老妇人在门边望着。一个年纪稍大的小孩,带着弟弟,用手指指着并告诉他所指的情景。所有容貌神色都好像哭泣流泪的,是为离别而伤悲。牛的前面有四个人在演奏乐曲,这四人是做迎接导引的人。路边有两只驴,按照顺序行走,骑驴的人,是乡村的歌女。在那驴后面跟随并夹着古筝琵琶的人,是乡村歌女的两个仆人。加上那个大腿坐在小车边沿的,是驾车人。他们全部是路上偶然遇到而回头斜着眼看热闹的人。距离那个树林一点点路,将又经过一片树林,两个小孩跳跃着去报告。一个妇人从篱笆门里出来,用胳膊抱着一小孩,又有一个小孩牵着妇人的衣裳走着。田里有两个农夫,锄完地,刚停下来。这些都是看见那送亲的事而说说笑笑着的人。  距离更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繁盛的树林。竹篱笆茅草屋,好象是新娘子的家。门外有一个男子,穿戴礼服,留有胡须,谦恭地站着,这是谁呢?”他回答说:“这是她的丈夫。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站着在这里等候,将迎接新娘进门。有两个妇人朝前询问,这是妯娌们。将去犒劳那新娘子的父母,并且迎接他们,两人提着酒器,一个拿着酒壶,这是迎接犒劳的必得用的东西,一个女仆跟在他们后面,是预备使唤的。两个小孩一前一后地跟随着,其中大的小孩用手指指着并告诉他所指的情景,好像是说新娘子快到了。一个老妇人在门边站着张望,她是分辨传来的消息并根据它来做迎亲礼节紧急之事的人。”
    我听完这些,开玩笑地说:“你确实是乡下人啊,了解乡村的情况是真实的,我学识不够丰富,就用您的话给这幅图作记,来偿还我拖欠了很久的文债可以吗?”华先生笑着说:“这是佛家所说的借一枝草化作一丈六尺黄金色的佛身。有什么不可以呢?” 当时天气寒冷,我一边和跟随游玩的人谈话,一边用口吹暖气使笔解冻,然后写下记文。
                       




《宋史·彭龟年传》
《宋史·马默传》
《宋史·张九成传》
《宋史·杜莘老传》
《宋史·廖刚传》
《南史·傅岐传》
《南史·刘义庆》
《南史·陆慧晓传》
《南史·王珍国传》
《南史·陆杲传》
《南史·任昉传》
《南史·沈麟士传》
《南史·蔡廓传》
《南史·伏暅传》
《南史·王茂传》
《南史·郭祖深传》
《南史·王俭传》
《南史·到溉传》
《南史·谢灵运传》
《南史·马仙琕传》
《南史·刘绘传》
《南史·江淹传》
《南史·章昭达传》
《南史·袁粲传》
《南史·侯景传》
《南史·杜骥传》
《南史·郭原平传》
《南史·顾野王传》
《南史·蔡撙传》
《南史·毛喜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