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以德报怨
【拼音】:yǐ dé bào yuàn
【简拼】:ydby
【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示例】:君子不念旧恶,~。 宋·崔鶠《杨嗣复论》
【近义词】:以直报怨、以礼相待、以德报德
【反义词】:忘恩负义、无情无义、翻脸无情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品德高的人
原作“以德为怨”意为对人施恩处理不好反而结怨。后指以恩德或好处施于与己有结怨的人。公元前645年九月,秦晋两国战于韩原,晋惠公战败被擒。十月,晋国以阴饴甥为使与秦签订和约。秦穆公问阴饴甥:“对于签订和约,贵国意见是否一致?阴饴甥答道:“不一致,晋国百姓深以国君被俘为耻,又为作战牺牲的亲人而悲痛。想拥立晋太子与秦国继续战斗。而朝廷大臣则爱惜被俘的国君,一定要报答秦国不杀被俘国君之恩,至死不变心。”秦穆公问:“晋国上下对晋惠公的命运是怎样估计的?”阴饴甥答道:“老百姓都十分悲哀,以为秦国一定会杀掉他。大臣们认为,晋国已经认罪,秦国一定会释放他。这是天高地厚之大德,无疑会使服罪的人感恩戴德以图报答,也使怀有二心的人畏惧严刑而不敢反叛。毕两功于一役,秦就可以称霸诸侯。现在送晋君回国与否还不确定,既废晋君而不立新君,反使本来的德变成怨,秦国是不会这样干的。于是秦穆公放晋侯回国,秦晋两国又恢复了友好关系。
【出典】:
《左传·僖公十五年》:“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例句】: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宋·崔鶠《杨嗣复论》:“君子不念旧恶,以德报怨,而小人忘恩负义,至以怨报德。” 《毛泽东选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成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顺接】:怨入骨髓 怨声载路 怨声满道 怨旷思归 怨天尤人 怨红绡帕 怨歌齐女 怨怨哀哀
【顺接】:丝恩发怨 白华之怨 勇动多怨 彦伦鹤怨 物情离怨 肩劳任怨 神怒鬼怨 柳啼花怨
【逆接】:忘其所以 不明所以 不知所以 忘乎所以
【逆接】:以蚓投鱼 以郄视文 以微知着 以疏间亲 以锥飡壸 以解倒悬 以戈舂黍 以冠补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