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郑之文作《白练裙》传奇,讥调屠隆、王稚登(百谷)、马湘兰等。

输入历史事件:

郑之文作《白练裙》传奇,讥调屠隆、王稚登(百谷)、马湘兰等。

公元1597年 本年
郑之文《白练裙》传奇,讥调屠隆王稚登(百谷)、马湘兰等。

吴兆亦为作者之一。据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白练裙》云:“顷岁丁酉,冯开之(梦祯)年伯为南祭酒,东南名士云集金陵。时屠长卿年伯久废,新奉恩诏复冠带,亦作寓公。慕狭邪寇四儿名文华者,先以缠头往。至日具袍服头踏呵殿而至,踞厅事南面,呼妪出拜,令寇姬旁侍行酒,更作才语相向。次日六院喧传,以为谈柄。有江右孝廉郑豹先名之文者,素以才自命,遂作一传奇,名曰《白练裙》。摹写屠憨状曲尽。时吴下王百谷亦在留都,其少时曾眷名妓马湘兰名守真者。马年已将耳顺,王则望七矣。两人尚讲衾裯之好。郑亦串入其中,备列丑态。一时为之纸贵。次年李九我(廷机)为南少宰礼部,追书肆刻本毁其板,然传播远近无算矣。予后于都下遇郑君,誉其填词之妙。郑面发赤,嘱予勿再告人。”据《神宗实录》南京国子监祭酒冯梦祯明年罢官归田。李廷机时任南京吏部侍郎祁彪佳曲品《白练裙》入逸品,云:“豹先为孝廉时,游秦淮曲中,遂构此记。备写当时诸名妓,而己仍作生,且以刺马姬湘兰,并讽及王山人百谷。俄为大司成所呵,仅半本而止。”《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郑之文传云:“(应尼)公车下第,薄游长干。曲中马湘兰负盛名,与王百谷诸公为文字饮,颇不礼应尼。应尼与吴非熊(兆)辈作《白练裙》杂剧,极为讥调。聚子弟演唱,召湘兰观之,湘兰为之微笑。定襄司业(新德)清严训士,一旦召应尼跪东厢下。出衔袖一编掷地,数之曰:举子故当为轻峡蝶耶?收以夏楚,久之乃遣去。”同书吴兆传又云:“兆字非熊,休宁人。少警敏,喜为传奇词曲,游少年场,推为渠帅。万历中游金陵,留连曲中,与新城郑应尼作《白练裙》杂剧,讥嘲马湘兰。青楼人皆指目,有樊川轻薄之名。已而自悔,改弦为歌诗,模仿初唐,作《秦淮斗草篇》新安诗派尸祝太函(汪道昆),肥醲相尚,不解为何语。臧晋叔、曹能始见而击节,遂流传都下。”郑之文,字应尼,江西南城人。万历十九年(1591)举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南工部主事,升真定知府,被劾罢官。有《白练裙》《旗亭记》等戏曲作品。


张衡制候风地动铜仪。
太学建成,试明经下第者补博士弟子,增甲乙科员各十人,除郡国耆儒九十人补郎、舍人。
学者为翟酺立碑铭于学。
胡广驳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汉顺帝不从。
汉顺帝用左雄之议,诏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其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不拘年齿。
胡广出为济阴太守。
汉顺帝令以诏除为郎年四十以上课试如孝廉科者,得参廉选,岁举一人。
张衡五十五岁,其《请禁绝图谶疏》或作于此年。
崔瑗五十五岁,上言驳左雄之议。
蔡邕生(132—192)。
中郎集》六卷,汉蔡邕撰。
邯郸淳生(132—221?)。
郎顗上书举荐黄琼、李固。
除京师耆儒年六十以上者四十八人补郎、舍人及王国郎。
诏举敦朴之士,使之对策,李固、张衡、马融皆与其选。
李固应诏对策,顺帝览之以为第一,拜议郎;后帝乳母、宦者疾之,诈为飞章以陷其罪,赖梁商救免。
马融对策北宫端门,拜议郎。
张衡对策,作《论举孝廉疏》《京师地震对策》;或于此时迁侍中。
行礼辟雍,奏应钟,始复黄钟,作乐器随月律。
胡广四十三岁,以举吏不实免官。
赵岐二十五岁,此年前后仕州郡。
时人作《洛阳令歌》以颂祝良。
桓彬生(133—178)。
边韶作《河激颂》。
张衡五十七岁,约于此年《疏请专事东观收检遗文》《表求合正三史》、补《汉记》、条上史、汉不合典籍者十余事。
李固四十一岁,出为广汉洛令,至白水关,解印绶还汉中,杜门不交人事;生子(李燮)。
李固为梁商从事中郎,作《奏记》,梁商不用。
张衡五十八岁,以为吉凶依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又作《周官训诂》;欲补《易》说《彖》《象》之残缺者,未就。
崔瑗五十八岁,辞大将军梁商辟;岁中举茂才,迁汲令;其《汲县太公庙碑》或作于此年。
马融五十七岁,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